2025年9月5日,常德学院迎来了首届新生。晨曦中,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满怀期待地走进这座崭新的校园。他们不仅将在这里开启大学时光,更将成为常德学院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为确保首届迎新工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学校早在一个月前就成立了迎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迎新工作方案》,实施“首问负责制”,确保每一位新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解决。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全面动员,全体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学生志愿者均设立明确岗位,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真正做到“老师多做一步,学生少走一步”。


在迎新筹备中,学校不仅优化了线上报到系统,实现缴费、选寝、信息填报“一网通办”,还多次组织全流程模拟演练,对接站、引导、登记、入住等各环节进行压力测试和优化。后勤建设处提前对全部学生公寓进行保洁检修,确保空调、热水、网络畅通;学生处规划交通流线,安排专人指挥车辆,保障校园内外秩序井然;各二级学院为本院新生精心准备“迎新礼包”,让新生第一时间找到归属感。

智能制造学院更将迎新点打造为一场科技迎新盛宴,展出工业无人机、机器狗、3D打印机等前沿设备,由老师现场讲解演示,让新生直观感受专业魅力,赢得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学生满意为宗旨,提供从车站至校园的“一站式”接驳服务,确保新生及家长“出站即见校”;报到现场流程清晰、指引明确,各环节均有专人耐心解答、协助办理,最大限度减少等候时间,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


“首位新生”管理学院的刘芳余同学与家人一早便抵达校园,成为第一位完成所有报到手续的新同学。“老师和志愿者都特别热情,一路陪同介绍,手续办得又快又顺!”她高兴地说。来自黑龙江的她,一家人都对学校的接待安排赞不绝口:“原本还担心刚到新环境会手忙脚乱,结果一切都有条不紊,真的很暖心!”

为促进家校协同,智能制造学院还于9月6日召开了新生家长座谈会,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培养体系及未来规划,并就考研、就业、奖助学金等家长关切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有效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共识。
智能制造学院2025级新生唐加健同学在姑姑、姑父的陪伴下,提前五天从贵州抵达学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刘晓林和辅导员彭赛男老师亲自到校门口迎接,细致介绍校园环境与专业发展,并贴心协调安排临时住宿,真正做到“入校即安心”。
唐加健同学在安顿后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迎新工作中第一位新生志愿者。“一来就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也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他说。从“被迎接”到“迎接他人”,角色的转变,正是常德学院以心迎新、以情育人的生动写照。

“第一次离开家,还习惯吗?”9月6日晚,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周新云带领专业负责人与辅导员一行走进新生宿舍,开展了一场温暖的“家访”式走访。他们亲切询问每一位新生的适应情况,细致解答各类疑问,帮助大家更快熟悉校园环境。走访过程中,老师们鼓励新生积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为今后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暮色渐染,常德学院的迎新站点陆续收起,持续三天的迎新活动在温暖与忙碌中落下帷幕。从晨光熹微到灯火初上,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都化为了新生们脸上安心与期待的笑容。9月8日起,常德学院全体新生将迎来军事训练,以昂扬斗志开启大学第一课。
愿每一位学子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不负热爱、勇敢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