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在即,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2025年9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两门核心课程的全体任课教师,开展了一场深度磨课教研活动,此次教研紧密围绕前期学校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所提出的针对性指导意见,聚焦问题整改,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新学期思政育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磨课伊始,学院领导带领全体教师系统梳理并深入学习了学校教学专项检查组的详细反馈意见。指出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关键提升点:
一、教学视频的选用问题,教研活动明确了严格标准:必须确保视频内容的政治导向正确、思想内涵深刻、时代特征鲜明,严把政治关、质量关和价值关,坚决杜绝任何导向偏差或内容粗浅的素材进入课堂。视频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成为激发思考、深化理解的利器。
二、课程环节设计方面,教师们达成一致:必须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高度参与性的教学活动。强调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等多元方法的融合运用,力求每个环节逻辑清晰、衔接自然,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抬头率”和“点头率”。
三、备课环节,会议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凝聚团队智慧;二是拓展备课资源,广泛吸纳前沿理论成果、鲜活社会案例及优质教学素材;三是深化教学内容研究,既要吃透教材理论精髓,又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与学生思想实际。
深入研讨后,院长彭焕才教授作总结指导并提出两点核心要求:一是求“深”,要求教师深化理论功底,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直抵学生心灵,化解思想困惑;二是重“实”,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成就、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成长需求,善用生动案例和实践资源,展现理论的实践伟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他特别指出,集体备课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通过“三集三提”模式,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与课堂实效。
此次深度磨课,既是对学校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指导意见的积极回应与整改落实,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锻造思政“金课”、守好育人阵地的自觉行动。全体教师将以此次研讨为起点,带着对“开学第一课”的敬畏与匠心,将整改要求与院长期许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扎实行动,以更富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思政课堂迎接新学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的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