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扬希)为帮助新生快速熟悉专业脉络、明确学习目标、规划职业方向,学院于9月23日精心组织2025级新生专业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各专业负责人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生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指导性的“成长启蒙课”,为他们的大学生涯筑牢起步基石。
汉语言文学专业:诠释“人文 + 应用”双重价值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介绍由陈虹瑾副教授主讲。她从学科起源与发展脉络切入,生动阐释了汉语言文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核心特质:通过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借助创意写作、公文处理、新媒体编辑等实用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与职场适应能力。
在就业前景分析环节,陈老师展示了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数据:除传统的语文教育、公务员岗位外,越来越多学生进入出版社、新媒体公司、文化企业,从事编辑、策划、文案等工作,充分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厚基础、宽口径”的优势。“学好汉语言文学,不仅能涵养人文底蕴,更能掌握适应时代需求的核心技能,在多元职业赛道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陈老师的讲解让新生感受到了专业的魅力与潜力。

图1 汉语言文学专业入学教育
英语专业:绘制“语言 + 技能”双轨发展蓝图
英语专业负责人邓璐副教授围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的目标,为新生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以“语言能力 + 跨文化素养 + 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基础阶段打牢语言功底、进阶阶段聚焦方向拓展”的课程体系——基础阶段强化听、说、读、写、译能力,进阶阶段开设商务英语、教育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向课程,满足不同职业规划需求。为帮助新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邓教授介绍了学院与多所中小学、外贸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以及“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笔译大赛、阶梯式考证辅导(四六级、专四专八、CATTI 等)等特色活动。“学好英语不是终点,而是借助语言工具,打开国际视野、掌握职业技能的起点。” 邓老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鼓励新生根据兴趣选择发展方向,成长为兼具语言优势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图2 英语专业入学教育
音乐学专业:解锁“艺术 + 实践”成长密码
音乐学专业负责人何钊哲副教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为核心,系统梳理了专业的育人体系:课程设置以音乐理论为根基,涵盖乐理、和声、音乐史等核心内容,同时融入声乐表演、乐器演奏、音乐编导等多元实践模块,形成“理论 + 技能”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为让新生直观感受专业实践平台,何老师重点介绍了学院与常德市文化馆、汉剧高腔传承中心及多所中小学共建的校企合作基地,这些平台将为新生提供演出策划、非遗传承、艺术教学等实战机会。“专业学习既要下苦功练‘硬本领’,做到随时随地能登台、能表演,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协作、提升艺术审美,为未来深耕文化教育、文艺展演管理等领域做好准备。”何老师的叮嘱让新生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图3 音乐学专业入学教育
此次专业入学教育不仅让 2025 级新生全面了解了专业内涵与发展前景,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文艺术学院“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的育人温度。三位老师的分享既有专业深度,又贴近新生需求,为他们驱散了迷茫、坚定了方向。相信在学院的精心培养与名师的引领下,2025 级新生定能在人文艺术的沃土上潜心耕耘,以青春之力追逐梦想,用专业能力书写精彩未来,在大学时光中收获成长与蜕变。(一审 罗小杰 二审 陈虹瑾 三审 周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