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解锁未来工厂的“智造力引擎”
在常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有一所藏着“未来工厂密钥”的学院——常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从2022年5月挂牌成立至今,它带着“匠心智造,产业报国”的初心,从传统工科系蜕变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黑马”,用行动告诉人们:这里培养的不只是工程师,更是能扛起产业升级大旗的“智造先锋”。

从“老系部”到“新引擎” 这里藏着产业升级的底气
学院前身是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工程与技术系,这就像一棵扎根常德多年的大树,如今抽出了新芽。它直接瞄准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这些“硬骨头”,喊出“立足常德、辐射全国”的口号。无论是本地的产业需求,还是全国的智造浪潮,学院都把自己当成了“齿轮”,一头连着课堂,一头接着生产线。
3个王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就像3把“金钥匙”。25个实验实训室更是“硬核”,从机械设计基础到增材制造(3D打印),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生产线,设备总投入2500多万元,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摸到了未来工厂的“方向盘”。

老师是“硬核玩家” 学生是“未来工程师”
在教学方面,教授、博士带头,老中青搭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也有敢闯敢试的“90后”。他们手里攥着52项科研教改项目,38篇EI、SCI论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果不是锁在实验室里的“展品”,而是能直接落地到工厂里的“技术方案”。
工业机器人怎么精准抓取零件?智能生产线如何调试优化?实训课上,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上手操作。学院还践行“三重”方针——重养成、重实践、重创新。既培养严谨的职业素养,也练就扎实的动手能力,更引导学生敢想敢干搞创新。

校企“联姻” 把课堂搬进工厂
如果说实验室是“练兵场”,那么企业就是“实战地”。学院和本地上市企业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航空关键零部件轻量化制造研究院”。学生跟着企业导师做项目,老师带着技术进车间,真正实现“产学研”一条龙。
在研究院,学生们能亲眼看到航空零件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甚至亲手参与工艺优化。企业的技术难题成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的创意点子,有机会变成工厂里的新专利。这种“接地气”的合作,让学院成为湘西北地区的“科技明珠”,也让学生还没毕业就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智能制造学院,“智造力”被点燃:图纸跃然成真,代码精准驯服产线。学院将全速驶向 “卓越智造工程师培养基地” 的目标,为常德、湖南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产业,持续输送 “会动手、能创新、有担当” 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将图纸上的构想锻造成驱动未来的引擎。